跳到主要内容
  1. Posts/

S1E6|2024.6月度总结

夏天来了!!!(惨叫)

·· 14594 字·45 分钟

干了点啥 #

上旬 #

疯狂地折腾了博客!虽然说好是写满一年再迁移的,但眼馋象友们的大博客许久,Notion 已不能再满足我,况且确认每个月至少会产出一篇月记,于是终于按捺不住先转到 Hugo 了!

然后就在各种乱忙。首先每个月月初基本都在焦头烂额追上个月的阅读计划,五月忙啥去了啊基本没看什么书!其次在团来团去,实在给自己找了太多团务,结果时间要么凑不上要么排不开,搞得我都有点焦虑了。(但事到写这篇博客的如今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只剩一个要在出国前结掉的团,基本没有压力了!)

Swing dance 的进阶课体验不太好,加上天也热起来了,就没有再去。学画画终止于 6 月 1 号就没有再恢复,因为觉得基础练习无聊得我要死掉了,人还是得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先画起来,不能为了死打基础就把热情耗没了,遂决定忙完看几个视频直接开始学人体。结果“忙完”就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未来,一忙就忙了一整个月啊……七月我努力重拾!努力!再不重拾就出国打工去了啊!不可以让学画画又搁置下来也成为永远无法到达的真实啊!这都是我第三次尝试了!板子还是我从网友那里借来的得寄还给人家!啊啊啊!

因为体检完了有些指标看着不太好,各种做检查又被我妈拉去中医艾灸,好晕头转向。做了胃肠镜,天哪那个洗肠道的药水我此生不愿再喝第二遍,真的太难闻了……我从来没见过面相如此清澈味道却如此令人反胃的玩意,平生第一次闻到一个东西的味道就想吐。它也不是屎尿屁或者腐烂那种恶心肮脏的臭味,就是纯粹地凭借自身的化学特性激发人类的生理不适,太恐怖了……太恐怖了!!!

但胃肠镜体验的麻醉挺好,迷迷糊糊就睡着了,虽然没有像朋友描述的那样是此生睡过最好的一觉,但确实睡得很稳实很深沉,醒来一看才过一个小时,但体感这一觉很漫长,怪恍惚的。人生第一次打麻醉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胡言乱语,结果医生说胡言乱语都是麻醉水平不够导致的,嗯……

中旬 #

开了幽门杆菌的药开始吃。因为在跑的团有队友出去旅游,就把要带的团给开了,占据了我的黄金下午档……呜呜!然后就在看看书,看看综艺之类摸摸地生活。iPad 彻底坏了,回收都没法回收的那种坏,遂买了新的。最重要的是飞去找宝宝了,嘿嘿!

下旬 #

在宝宝的别苑幸福快乐地生活!看书,看电影,去宝宝家摸了小猫咪,和宝宝一起拍证件照、去沈阳做了出国体检(第一次去沈阳!)……就是没有画画!呜呜!把小板子带去了宝宝家但都没有动,对三不五时提醒我的宝宝和备受冷落的可怜板子沉痛忏悔……orz

写了自家跑团 BL cp 的 paro 小文!(骄傲挺胸)虽然跑团期间也偶尔写过几个几千字,但都没有写完也没有正式发出来过,因此这是我时隔三年淡坑明日方舟同人后的第一篇正经作品!对我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耗时三天,总字数 1.2w(Word 统计),我真是太自豪了,恨不得昭告天下把所有鲜花烟火掌声赞美都捧给我自己呀!(翘起尾巴)

文章链接在此,请多多地夸奖我吧!还准备写一篇博文记录感想,但感觉写完这篇我的手指就要累断了,最近手还蛮累的,再等等罢……(更新:写出来了!在这里,请看!)

读了点啥 #

哈哈每次月记的重头戏来了……想到接下来我的手将要经历的大长征,不由得未语泪先流……

11 本书看起来挺多的,但首先包括了我为了赶读书计划在七月第一周孜孜不倦看掉的四本(即最后四本),剩下的七本里还有三本是可以不带脑子的日推,兼两本科幻是飞机读物,就近 70w 字的《传家之物》害得我呕心沥血了一番,此外也没有专门花什么时间看书……

1.《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

9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 乔安娜·拉斯 ◆悉数女性写作遭遇的重重阻力 ◆一举揭穿文学界的厌女症传统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女性主义者乔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这是一部愤怒又锐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 ··· 言辞犀利、精彩至极! ——《纽约书评》 如果还没读过这本小书,你真应该找来看看:它依然惊人地紧贴当下......拉斯告诉我们,如果不先问问是谁在评判,基于何种标准,我们就没法明智地讨论哪些作品最重要、质量最高。如果我们不先思考是什么价值主导了文学,以及几百年来文学准则的形成,我们就无法理解真正的文学价值。 ——《卫报》 这是一部风格奇特的作品,它蔑视传统,打破成见。书中罗列了所有会导致我们漠视甚至抛弃女性艺术作品的错误态度和观念。拉斯如此清晰简洁地界定了这些模式,如同将一面镜子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安妮特·克洛德内,美国文学评论家 ··· 【编辑推荐】 ◆鼓舞一代人的女性主义宣言、里程碑式的文艺批评。新增由美国批评家、《我才不是女性主义者:一部女性主义宣言》作者杰莎·克里斯宾(Jessa Crispin)撰写的导言。 ◆后Metoo时代值得回顾的经典作品:乔安娜·拉斯带领读者在书中重拾一种被埋葬的文学传统,她那深具独创性与反思性的文字今时读来仍然铿锵有力,丝毫不过时,甚至出人意料地关照当下。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重识那些被遗忘的作家,重思那些充斥偏见的评判标准。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边缘群体的激励之作,除去女性,拉斯也鼓励读者拥抱所有曾是或依然是文学正典之外的“圈外人”——黑人艺术家、同志作家、“地方主义小说家”,等等。拉斯真诚地指出,“只有在边缘地带,发展才有可能。”而把目光投向所有曾被贬抑过的边缘艺术家,事关我们能否真正地面对彼此,关注他人的境况。 ◆金牌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章艳翻译。文字流畅优美,最大程度还原拉斯原作的锐利与愤怒、幽默与力量。 ◆本书英文版于2018年再版上市后,封面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中文版封面延续原版的创意思路,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操刀,通过罗列那些充满敌意的陈词滥调,直面女性写作所遭遇的重重阻力。
book

原作名:《How to Suppress Women’s Writing》
作者:[美] 乔安娜·拉斯
译者:章艳

阅读形式:电子书
推荐程度:

Reading Challenge No. 18 - An apostrophe in the title

读这书的记忆都要淡忘了(),总之 Reading Challenge 这边是按英文来的,毕竟中文书名里不太有撇号。原本想把一切标点都囊括进来,因此最初选的书是《花神的女儿:英国植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性别(1760-1860)》(原名《Cultivating Women, Cultivating Science》),哎我已经忘了怎么找到这书的了,但真的超级想看!好感兴趣!算是我大学专业的细分领域,但上学的时候几乎没涉及过植物学,唯一印象就是伴随大英帝国远征探险的科研边角料,所以好想看看详细深入的专业研究啊!可惜没找到电子书,遗憾放弃了。

说回来,感觉这本书总结归纳了一些非常正确的让我说我绝对没法这么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地说下来的东西,但最讽刺也最叫人感到心惊的可能是,这本书已经是四十年前出版的了,而它诉说的观察和道理至今仍然广泛使用,真是历久弥新啊。虽然可能没有什么让(女)人觉得很新颖的东西,毕竟我们怎么会不熟悉自己的生存环境呢,但这本书条理分明地梳理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写作全方位的轻蔑打压围追堵截,并为其手段提供了系统的分类,因此就算是出于整理思路和丰富书单的目的,也依然值得一看。

另外这本书也做了相当细致详尽的资料考据,简直是句句有出处,完全像在看论文呢!从中可以窥见几位历史上著名女作家、女诗人与传统(毋宁说是男权塑造下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形象,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宝贵、非常值得了解的见解和视角!

这本书虽然讲了很多关于如何抑止“女性”写作的内容,但最终还是提醒读者,这世上的弱势群体不止女性一个。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是人类的一部分,忽略任何一个都是忽略了一部分活生生存在的真实人类。正如导读所言:

我担心这本书的新一代读者大多会把自己视为被抑止者,而不是那个去抑止别人的人——如果这样,他们就不会承认自己那些无意识的偏见以及各种表现偏见的方式……所以,亲爱的读者,不要在这里寻找你自己的名字,也不要寻找你自己的性别。

但我觉得女性写作者乃至任意一位女性,在这本书里寻找(被男权社会霸凌、欺压,在其中反复受挫、消磨的)归属感(并由此汲取安慰、洞察与力量)都是自然而然,无需费吹灰之力甚至无需费意识之力(可能导读所忧心的就是这种无意识的自怜行为)且无可厚非的。女人过得够累够辛苦了,且也不要求女人再去体谅到方方面面,做完人圣人了吧。

比起导读里相对居高临下的告诫(或者说是警示)语气,我觉得最后一章《审美标准》里所讲的更加显白、明朗而坦荡。很简单,只有一句话,“没有中心”。宇宙没有唯一的中心,艺术也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没有绝对的对错正误——没有任何能作为对他人评头论足的武器的东西。这本书最终在说,把人当人——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认知的人,尊重每个个体和他们发出的声音。真的很简单,就是人权而已。

豆瓣有篇挺有意思的书评《如何抑止男性写作》,另有一篇叙述《如何抑止李清照写作》,作为拓展来读很不错。

2.《永恒的终结》3.《神们自己》 #

9.1
24世纪,人类发明了时间力场。27世纪,人类在掌握时间旅行技术后,成立了一个叫做永恒时空(Eternity)的组织,在每个时代的背后,默默地守护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永恒时空以一个世纪为单位,并视每个世纪的发展需要而加以微调,以避免社会全体受到更大伤害。通过纠正过去的错误,将所有灾难扼杀在萌芽中,人类终于获得安宁的未来。然而,这种“绝对安全”的未来却在某一天迎来了终结。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因果链,仿佛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黑暗,即将吞噬全人类。 安德鲁•哈伦,生于95世纪,他是永恒时空的时空技师、人类未来社会的精英。他的天职是靠操纵时空壶,进行时间旅行来守护500亿人类,而在一次时空任务中,他邂逅了令他一见倾心的姑娘,而突然来到的爱情却让他开始质疑整个世界。 同时,人类最后的希望,也落在了时间旅行者安德鲁•哈伦最后的时空任务上…… ◆《永恒的终结》是最伟大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被公认的最高杰作。 ◆《永恒的终结》厘清了关于时间旅行的一切构想! ◆1955年原作出版,科幻迷们翘首以盼60年来,唯一中文版全译本首次登陆中国。
book
8.4
22世纪,地球可以和平行宇宙进行物质交换,从此拥有了源源不绝的能源。但是,只有几个人才知道危险的真相:地球上的一个无人信任的科学家、能源渐渐枯竭的星球上的一个外星人、月球上出生的一个拥有预言能力的人类。只有他们知道,人类即将为看似源源不绝的免费能源付出巨大的代价…… 太 阳即将毁灭,可是无人倾听。 真相,永远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 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缄口不言……
book

原作名:《The End of Eternity》《The Gods Themselves》
副标题:关于时间旅行的终极奥秘和恢宏构想/关于平行宇宙的一切
作者:[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崔正男

阅读形式:实体书
推荐程度:

因为要坐飞机,而当时 iPad 正好坏了,就带了两本书打发时间看。《永恒的终结》应该是重读但和第一次读也没什么区别,而《神们自己》是买了七八年才拆封……Anyway,如两本书的副标题所言,前者是关于时间穿越,后者是关于平行宇宙的。我喜欢前者多于后者,也觉得前者的写作水平好过后者(虽然《神们自己》的宣传语写着什么史无前例三奖之作,而且也看到说这本是阿西莫夫自己最喜欢的长篇,还有许多评价给它找补,但我依旧坚定认为较逊一筹)。至于为什么推荐程度是相同的,前者我觉得差不多值这个程度的推荐,后者则是有些异军突起的优点值得多加半分。

题外话,我感觉这两本是不是算读客封面里很不错的了。

《永恒的终结》作为小说优秀得比较朴素,剧情一层层展开,一步步超越现有的阴谋,揭开想象之外的一片又一片新世界,最终又全盘收束,回归到主角这一个点上。剧情的层次递进和利落收归做得很好,这也是我看小说时的爽感来源。

时间穿越题材的作品我觉得有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因果逻辑的闭环,这应该是时间穿越类作品最诱人的魅力所在了,剧情也往往围绕这一点展开。还有个可选但非必须的因此而生的注定命运感和人类面对注定命运的渺小无力感,所谓的时间悖论终究都湮没于不可抵抗、不可阻挡的命运洪流。这本书关于时空穿越的设定非常详实,但却没有着墨过多在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角色背负的命运的)因果链上(当然有还是有的,但并没有绕得过于复杂),而是着眼于高于时间旅行、管理时间旅行的机构“永恒时空”,并由此引发了思考,是个挺别出心裁的点子。

由于永恒时空看待时间的尺度以世纪计,因此人类社会在他们的单位时间里可谓是千变万化,几乎看不到历史沿时间线性进展的模样,这个设定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也是因此,分居不同世纪的人类并无集体认同感,反而像是各自孤立隔绝在不同宇宙中,活在不同地球上,而即便横纵方向不同,管控单一世界人类发展的永恒时空和《洛基》及类似作品里修剪不同平行宇宙历史进程的时空管理局,竟然还颇为相似了。对五花八门的人类社会描写不多,不过我一直很好奇他们究竟是怎么从一种社会变成另一种的,但这部分没有做深入描写,就作为设定存在了,挺遗憾的。

最终这本书的主题升华到人类死于安乐,鼓励探索开拓。虽然有点流俗,感觉是非常老套的那个时代的科幻精神,但这个思路的跳跃和脑洞我觉得还是有水平的。以及要感叹一句,虽然说一切都有关政治,文学总是有关政治,但当发现科幻,尤其某个时代的科幻,确实很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氛和对政治的态度的时候,还是格外感到人类的一切幻想在联系到政治的那一刻就会被拽回地面啊。永恒时空这一满身官僚弊病、藏污纳垢、臃肿僵化的管理机构也很典型。

人类的宏大命运最后还要归结(终结?)到几个人的私心私欲上,同样是很典型的一种英雄叙事。然后还有非常经典的异性恋爱情元素,毕竟白男科幻作家写的爱情戏,闭着眼从指缝里看罢。每每看这些“经典科幻”(和日推)里的爱情戏都让我感到(异性恋顺直)男人的爱情就等于性欲,而他们的性欲都好压抑,因此一见个活的、会喘气的、能动能走能言语的女人,就忍不住喷薄而出。性冲动来了,爱情就萌芽了,真是好大道至简的爱情,好大道至简的一种几把控制大脑的生物啊!

不过这本书的女主角竟然没那么俗套(指男性笔下对女性的俗套刻画),至少我阅读过程中没有感受到格外不忍卒读的心情,顶多是叹一口气就过去了。她不算是一个纯粹用来激发男主感情的彻头彻尾的工具人(嗯,远不如《三体》厌女呢)。作者对她这个人的性格理念还是稍微有那么一些些刻画的,尽管也刻画得像个(性)符号一样()。她身上虽然承担了重要的戏份和剧情作用,但从整体来看她依旧只是个推手,把男主角推到做决定的重要位置上,成就他的英雄地位。哎,男人都当主角了还要靠女人托举,小白脸这么没用呀。

对《神们自己》评价低的原因大概是没有满足我的期待。

首先要讲我最不喜欢的缺点。这本书分成三篇,三篇的内容和风格都相当割裂,几乎是三个独立短篇,偏偏共享一条主线,剧情上勉强有薄弱勾连,而单作为短篇来看,自身又不够完整,需要依附整部小说的背景来理解,三者间却没有体现出足够的作为同部小说一份子的整体性,实在是两头都想靠却两头都靠不牢。我不反对这种写法,我不反对任何写法,只要写得足够好。作者可以用三个风格迥异、情节跳脱的短篇串起一整部小说,前提是这个“串”要做到位啊!但《神们自己》做得高不成低不就,一副卖弄不成反露怯的样子,再如何用单篇故事的好去挽尊也是不行的。

我说推理并不可以因为它是推理就忽略文笔的幼稚、人物的单薄,那同样科幻也不可以因为它是科幻,有足够惊艳的奇思妙想,就忽略作品作为一部小说本身的不足。(当然我觉得大家对科幻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对推理尤其是日推那才叫相当的溺爱……)《神们自己》关于平行宇宙如何互相影响的设定的确很有想法,但优缺点是无法互相弥补的!不过可能在那个时代看来,这样的想象力已经算是一骑绝尘天外飞仙,所以震撼才那么大吧……但时代局限完全不是借口!不好意思,我等一会又要拉厄休拉·勒古恩出来对比了(厄休拉就是我的尺.jpg),一对比就觉得《如何抑止女性写作》真是说得太对了啊!女性作家为什么没有收获和男性作家相等的地位、赞誉和声名?就因为性别,嗨好可恨的世界!

然后来分别讲这三篇。我的喜爱程度排序应该和大众口味差不多,是 2>3>1。简要介绍一下内容:第一篇是人类发现和平行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带来莫大能源,但有孤勇的科学家发现这会导致灭绝的灾难,因此独自与全世界逆行;第二篇是对应的平行宇宙的外星人故事,本篇致力于描绘外星人的文明和生态,但没怎么提及物质交换的事;第三篇回到人类所在宇宙,此时月球已有移民基地和出生在那里的月球人,地球移民兼科学家(不是第一篇里那位)与月球土著的预言超能力者恋爱并解决危机。

第一篇我喜欢的点在于它展现了学术界的门阀斗争,以强欺弱、仗多欺少,还有盲目树立学术偶像、追捧智识权威的从众风潮。真是一从众就能从出毁天灭地的力量啊。据说阿西莫夫有相关的真实经历(似乎是在大学教书),总之我是很爱看这种揭露学界阴暗之处的内容的,不要以为搞科学了就处处光鲜亮丽,理性客观,到头来不都是活在社会里、受社会规则束缚的,有人性有缺陷的人嘛。被视为救世主、开拓者而大获成功的学术泰斗实则并无太多真才实学,只是因为机缘巧合才走到了所处的高位。脚踏实地做研究的人却因实验结果与主流不符而不受认可,处处碰壁,还被那位泰斗打压;纵然在为人类的切实危机振臂高呼,只要无法为官员争取到政治利益,依旧得不到支持。很现实。

也是因为开篇是这样的,才让我的预期管理出现失误。我以为这本书会以科幻写政治,讲如何跨越重重艰难险阻,扳倒权威,弘扬真理,又或者展现理想主义者的幻梦如何破灭,两者我都爱看并期待,结果第二章就跳到平行宇宙的奇异外星生物上去了()。

愕然迷惑之余,我还是蛮喜欢第二篇的设定的,至少很有意思。具体的不展开介绍,总之就是外星生物有三种性别,每种性别都承担不同的家庭和社会分工,也有属于各自的鲜明个性;一个家庭必定要由三个不同的性别组成,也要集齐三种性别才能繁衍。这种外星生物的性别与对应分工的设定,很明显有着人类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子,但角色却在坚持不懈地反叛、挑战这些刻板印象,男性作家能有这样的反思也算不容易了。最终第二篇的主角家庭的结局,也是一个精彩的结局。总的来说,第二章展现了奇异绚烂的想象,且最完整,甚至可以独立出来当作短篇,因此我认为是写得最好的一章。

接下来就是拉踩时间了。关于性别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反思,在《神们自己》出版三年前就有《黑暗的左手》,且想象力并不输于《神们自己》(的第二篇),作者和作品却没有被抬到阿西莫夫和《神们自己》这样的地位。觉得原因一个是女性的视角比较幽微精细,着眼于更富有生活气息的日常琐碎,像《黑暗的左手》就花了漫长篇幅来写穿越荒原的跋涉冒险;而男性作家则很爱整宏大设定,看起来唬人,动辄牵扯人类命运世界存亡宇宙前途,结果故事本身反而一般,最后还得着落在男性视角下白痴一般的异性恋爱情上()。但偏偏在科幻领域,这种深入人性和柴米油盐的“女性视角”就被认为是“家庭”的,“妇人之仁”的,低男性视角一等的。但在话语权由男性主导掌握的情况下,即便男性视角的作品又大又空,却因为他们着眼于太空或者别的什么看着很厉害的词汇——正因为他们又大又空,他们就高高在上。实在很可笑。

我说女性视角“深入人性”,但男作家也并非不写人性。事实上科幻作品备受赞誉的往往就是它们体现出的“人性”,只是男性和女性笔下的人性也截然不同。男性作品往往用个体的主角来彰显整个人类的“人性闪光”。这类英雄式主角实则也只是一个抽象的形影,一个光辉的榜样,他们有凌云气概亦有硬汉柔情,却不是一个真实、具体的人。作家写作时就没有想过,自己要看到一个真实、具体的人,他们脑海里也没有“世上有无数中心,因而没有真正的中心”的概念,相反,他们对他们写作的中心非常确信,以至于看不见七十亿人类人人不同的多样性。女性视角下难见英雄,即便角色身负种种光环和权柄,他们也仍是一个渺小卑弱的、但凡存在便受自身局限的人(是的我就是在说《黑暗的左手》)。觉得两种视角的差异或许可以如此概括:男性视角下,人类渺小却能成就伟大;女性视角下,人类伟大却依旧渺小。

第三篇就是白痴一般的异性恋爱情拯救世界,直接拉低全书水准,不多说了。其实我觉得这个物质交换以获取资源的通道最终是如何没落,人类的无底洞贪欲与雄心壮志是如何幻灭的很值得着墨一写,但就……没怎么写,行吧。出生在只有地球 1/6 重力的星球上的人与地球人有何不同,这些月球人的相关设定做得还是不错的。然后我要吐槽男主是不是至少五十多了,女主才三十多吧,我直接对男主进行一个年龄歧视.jpg。

4.《狱门岛》 #

7.8
濑户内海,狱门岛。 三百年来的海盗横行之地、罪犯流放之所,民风彪悍,特立独行。 “如果……我不回去,我的三个妹妹会被杀掉的……可是……可是我已经不行了。金田一君,请代替我……代替我去狱门岛……” 受朋友鬼头千万太临终嘱托,金田一耕助来到狱门岛,试图挽救在千万太口中命在旦 夕的三个妹妹。他见到了容貌美丽、举止怪异的三姐妹,但随即被卷入一连串诡异无比的死亡。 -------------------------------------------------------------------- 《狱门岛》被普遍视为《金田一探案集》最高杰作 横沟正史自选《金田一探案集》10大佳作第1名 《周刊文春》“东西推理小说BEST 100”第1名 《狱门岛》是日本推理小说迄今最佳作品。——太田忠司 《狱门岛》从构思到背景都无可挑剔。——北村薰
book

原作名:《獄門島》
作者:[日] 横沟正史
译者:王丽丽

阅读形式:电子书
推荐程度:

Reading Challenge No. 23 - The other book with the similar plot

在攻克《传家之物》的间隙读的,1948 年出版的推理,蛮古早的作品了。实在是有很多缺点,这篇书评基本把我想诟病的都点出来了,我就不多赘述。反正这些缺点,只要用“是‘日本人’写的‘日本推理’”这个理由,我就差不多能淡淡地理解并接受(不是包容),只留下一句“存在即合理”了……

读下来的观感是这本书好像一张织得稀稀拉拉、孔眼很大的网,仿佛什么都没看到就结尾了。可能因为是日推早期诞生的作品,一直在发生案件,一直在无力阻止,最后的揭秘也非常平淡,好像寥寥几句就说明完毕。相比现在的成熟日推,缺乏了抽丝剥茧、步步紧逼的严密推理,对于已经接受过太多丰富刺激的当代读者来说就显得莫名其妙,浅薄无聊。

唯一的优点可能是渲染了战后日本的荒凉颓败的氛围,这一点确实挺独特的,好好发挥说不定也能创造出一种聊斋感(?)。但毕竟本质是个推理故事,作者也没有太精心布置这方面的东西。

以及听《核市奇谭》了解到一个豆知识,原来《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里的金田一,是碰瓷横沟正史笔下的金田一耕助的,横沟正史这边根本没授权过允许他当金田一耕助的孙子……《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还抄过下面那本《占星术杀人魔法》的核心诡计,真是缝合大王……

5.《占星术杀人魔法》 #

7.8
◎日本《周刊文春》杂志票选“日本百大推理小说” 第3位 ◎英国《卫报》评选“世界十大密室推理小说”第2位 ◎作者对全文进行修订,添加列表,增补内容,并附万字后记 ------------------------------------------------ ★内容介绍 四十年前,一桩占星术连续杀人案件轰动全日本!先是画家梅泽平吉在密室被人重击致死,接着是他早已出嫁的长女在家中被奸杀,最后甚至连与他同住的六个女儿也全部失踪。尸体陆续被发现埋在日本各地,而每个人身上都被切掉了一部分! 四十年后,占星师兼职侦探的御手洗洁决定在一星期内破解这一超大规模、超不可思议的占星术杀人魔法! ------------------------------------------------ ★媒体评价 入选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世纪10大推理小说之一。 入选侦探小说研究会1975─1994年百大本格推理第三名。 入选周刊文春百大推理小说。
book

原作名:《占星術殺人事件》
作者:[日] 岛田庄司
译者:吕灵芝

阅读形式:电子书
推荐程度:

看完《狱门岛》感觉推理浓度不足,没能从《传家之物》里恢复过来,需要摄入一些密集的推理来冲淡《传家之物》对我的影响,遂翻开了想要打卡已久的《占星术杀人魔法》。觉得在毛象已经把感想说得差不多了,但鉴于发嘟的时候总是想到哪里说哪里,言语比较凌乱,姑且还是在博客里梳理下。以下内容大多是毛象感想的节选兼复读和 paraphrase。

虽然早就被《少年包青天》剧透了这本书的核心诡计,也是全书最出彩的那一点精华,但阅读体验竟然还行。觉得论写作就是一本无功无过的日推,日推几成体系的缺点都有(比如扁平人物、薄弱动机、男性视角下的女角色一言难尽等等),也都保持在一个,呃,正常的范围内,不至于出现非常引人反感的部分。相比那些差得千姿百态、烂得异军突起的日推,这本暂时闭起一只眼还是可以流畅地看下去的。

另外还有一些小小的优点,真的只有一个点那么大的优点。一个是剧情节奏很标准,前期 2/3 铺垫谜面,后期 1/3 展开谜底,不会像《狱门岛》那样前期拖得太长,后期草草了结,让读者觉得“就这?”。有一个酣畅淋漓的揭秘环节对推理小说来说还是蛮重要的,或者就是随着剧情进程逐渐揭开真相的面纱,总之就是要么给读者平稳持续的刺激,要么给读者厚积薄发的刺激,不能把人吊在半空一整本书,最后轻飘飘地虚无落地。《占星术》期间也有一大部分是跟着助手视角跑偏去了的,与此同时侦探不知道在干什么,结果读者对侦探的推理思路一无所知,最后就这样神秘地解开了一切,也是有点遛读者玩了……

御手洗作为纸片人蛮可爱的,出现在三次元只会让人崩溃吧()。然后开头写得很精致,虽然剧情上对全书作用不大,但我很喜欢。豆瓣有人做了地图,感兴趣的可以对照看看。核心诡计是真的非常巧妙,能看到作者大脑里爆闪出智力火花的那种巧妙,作者讲灵感来源的部分也很令人赞叹。实打实的本格诡计,的确值得青史留名。不由得感叹现在大家玩什么花里胡哨的设定系,还是这种纯粹本格的、闪耀着脑力光辉的诡计最刚健有力,能给读者带来最朴实而强劲的震撼,正所谓一力降十会啊!

仅在日推范围内,这本书能排上一个 8 分守门员的位置,非要纵览世界文坛的话我只能说,出于其在日本推理的历史地位,打卡可看。而且按照纵览世界文坛的标准,日推估计没几本值得看的了吧。

6.《钟表馆事件》 #

8.4
镰仓的寂静山林,隐藏着又一处中村青司设计的神秘建筑---钟表馆。馆内上百个不同的钟表,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惊人地指向相同的时刻并等速行进着;馆外竖立着一座没有指针的钟塔,其钟铃也从未响起过。十年前,馆主人古峨伦典心爱的女儿不幸去世,随之而来的是古峨家另外六个相关人物的死亡。此后,在那沉默的钟塔下,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的幽灵,徘徊在静谧的森林中……十年后,以关注超自然现象而闻名的《CHAOS》杂志社,为了采查亡灵的真相,连同W大学超常现象研究会的几名成员,和一位通灵师一起,步入了诡异的钟表馆。然而他们没有想到,为期三天与世隔绝的通灵会,却演变成了疯狂的杀戮时刻。随着时光飞逝,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死神的指针最终划破了冷酷的表盘……??
book

原作名:《時計館の殺人》
作者:[日] 绫辻行人
译者:刘羽阳

阅读形式:电子书
推荐程度:

觉得这本和《占星术》差不多,也算一个日推 8 分守门员,评价标准是无功无过的日推式写作,加一个足够精彩的本格诡计,非推理爱好者打卡可看。只要不烂出奇迹、烂出风采,且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诡计点子(仅仅是点子就够了!),即可撑起全书并爬上 8 分,可见我对日推的宽容。可能看多了日推后,人就无法变得不宽容吧。

于是回去看了一下我年初给《象首》的评分,竟然是 78,都没过 80(在 Notion 数据库里我用的是百分制)。《名侦探的献祭》是 75,因为我觉得比《象首》略逊一筹。可叹,可叹,年少不识日推菜,还保留着如此挑剔的眼光,立刻去给两位改高,《象首》荣登 84,《名侦探的献祭》比守门高一些,喜得 81 分,这下良心总算无愧了。

说回《钟表馆》,也是因为《占星术》的核心诡计被剧透,我推理依旧没摄入够,就再找了一本想打卡的。缺点方面依旧是标准的日推缺点,已经懒得再讲了。虽然有人吐槽凶手单凭一己之力做到无人生还过于魔幻,但……都看推理小说了,谁还讲究常识啊.jpg。这馆系列里的馆都长得像是有常识的样子吗,还不是为了写推理小说硬凹的,而且日推里为写推理小说硬凹的部分还少吗,时常整本书都是硬凹啊!看日推只有一句话,♪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

哎,忽略凶手作案过程中所有不切实际的因素,核心诡计还是蛮不错的。我也挺喜欢这本书的双线设计,馆内人心惶惶,锁在里面走投无路的人们正在惊恐不安中一个个死去,而馆外的侦探就在离他们不远处,仍一无所知地奔波着。大部分日推字数在 10w 出头,而作为一本 20w 字的日推,《钟表馆》谜面铺开的过程并不显得冗长无聊,反而颇为紧张,作为读者的观感很不错。

7.《传家之物》 #

9.7
▲编辑推荐 1,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代表作合集:作者亲自选定篇目,收录《逃离》《亲爱的生活》《好女人的爱情》等经典名篇,写作生涯至高成就集于一册。 2,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约 翰•厄普代克、石黑一雄、萨曼•鲁西迪、迈克尔•翁达杰、乔纳森•弗兰岑、乔伊斯•卡罗尔•奥茨、裘帕•拉希莉、朱利安•巴恩斯……一众名家盛赞,当代英语文坛备受尊崇的作家。 3,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日常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情绪与不可逆转的选择。“你迟早会在其中一个故事里,与自己面对面相遇。” . ▲内容简介 2013年,艾丽丝•门罗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次年,她亲自挑选1995—2014年间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结成此书,其中包括她的代表作《逃离》《好女人的爱情》《亲爱的生活》《幸福过了头》《憎恨、友情、追求、爱情、婚姻》等等。书中故事多以加拿大小镇和乡村生活为背景,或带有自传色彩,或涉及历史人物,或讲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透过种种微妙的关系、转瞬即逝的情绪和不可逆转的选择,给人以莫大震撼。 . ▲媒体推荐 最宏大的事件藏于人心,最沉重的痛苦隐而不言。一个简短的故事常常跨越数十年,勾勒出人的一生。艾丽丝•门罗在三十页之内呈现的东西,普通作家要用三百页才能说清。她是行文简洁的行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秘书彼得•恩隆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 在当代英语文坛,艾丽丝•门罗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即使在这些作家之间,她的名字也备受尊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一代又一代人都将持续研究和享受这本《传家之物》。对从未读过她作品的人而言,这是绝佳的入门途径。——美国公共广播电台 . 艾丽丝•门罗的写作生涯或许已经接近尾声,但她的故事如艺术品般,始终充满变化。即使你已经读过《传家之物》中的一些篇目,它们仍然会带来或大或小的惊喜。——《纽约时报》 . 《传家之物》是一部深刻的、不断给人惊喜的作品集。故事里的人和事常见于家庭生活,仅在为数不多的时刻充满戏剧性,却有生死之重。——《洛杉矶时报》
book

原作名:《Family Furnishings》
副标题:艾丽丝·门罗自选集
作者:[加] 艾丽丝·门罗
译者:李玉瑶

阅读形式:电子书
推荐程度:

Reading Challenge No. 19 - A buddy read

虽然 Reading Challenge 是 buddy read,但并没有 buddy 和我 read,呜呜,算了!反正后面的《联愁杀》也能当作是我和宝宝的 buddy read……这本书 68w 字,68w 字!真是看得我要昏过去了!主要是因为我对门罗写的内容完全不感兴趣,但还得逼着自己硬读。我坦诚地承认,那些家庭啊生活啊的故事,她写得再好我也读不进去。在阅读中感受不到趣味却要硬逼着自己读下去,实在太痛苦了……!!!以后再也不这么干了!

感觉门罗的作品是需要读者本身有“情绪”和“动情”的能力的,这样才能真正投身进她的故事,与主人公共悲喜、共笑泪、共生活、共命运,也因此才能产生诸多感触。但我本身就没有太多情绪,读书也属于比较抽离的类型,往往波澜不惊,用局外人的眼光评判作家的写作,就比较难产生太多感想。

即便如此也能感受到门罗的写作功力。虽然我之前看象友夸看她的短篇像看电影什么的,估计是因为我没看进去所以品尝不到相同的精彩,无法产生共鸣,但还是可以客观地感知到门罗写得好。她的描写无比细致,大量的物品、植物、动物……大量的名词,伴以恰到好处、不多不少的精准形容,给人极强烈的真实感,仿佛笔下每一个场景都来自切身经历,真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做到的。而且她的描写质量从未波动起伏过,一直都是如此稳定的、超高水准的真实,说明这就是她的正常发挥了。《传家之物》作为她 1995-2014 的短篇选集,时间横跨近二十年,作品间却看不出什么文风在稚嫩与成熟间变动的迹象,恐怖如斯!

由于我感想贫瘠说不出太多,在此推荐我觉得一位不错的读书博主 CaaaaaR,以及她对《传家之物》和门罗的解读。豆瓣上当然有更多精心撰写的长篇书评可供参考。
视频:做读书视频第 4 年,终于找到最喜欢的作家 | 艾丽丝·门罗| 《传家之物》| 女性作家系列
书评兼视频文稿:“我只能发出简单的指令:读门罗!读门罗!”

最后提一嘴门罗最近关于女儿被继父性侵的讨论吧。我觉得才华和人品本就不是一回事,但作家和作品是无法分开的。生活塑造创作者,而创作者塑造作品,因为作家有过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才能写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牢不可摧的因果。门罗的作品里必然有某处淌过她女儿的血泪,即便这一点永远无法被证实,至少我是很坚定地如此认为。而真正无法得证真伪的,是这件事的痕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留在了她的作品里——是像汲取养料一样写作,还是为了发泄在别处无法排解的心情写作?

因为作家的道德瑕疵对作品产生恶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只论迹,门罗对待她女儿的方式绝对是错误的、不道德的;如果只论心,那么在某种解释里,门罗的行为或许还能被原谅。单看读者想要选择哪一种,或者说想要接受哪一种,来让自己心里更好过。生而为人,没有人能做到完完全全清白无瑕。作家道德有瑕疵可以是客观的,作品本身很优秀也可以是客观的,因为作家的道德败坏不看作品,或者无视作家的道德败坏继续看作品,都是无可厚非的选择。

这件事会如此纠缠,还因为门罗虽然不是直接的加害者,她的写作主题却又离她女儿的遭遇太近了。甚至她原本有机会帮助她的女儿,做出的行动却导致了截然相反的后果。所以喜爱她的读者可能会感受到更深切的背叛,激起的反弹更强烈,道德上的对错也更错综复杂。换成尼尔·盖曼那种情况,直接把人钉死在耻辱柱上就完事。当然,最该批判的永远是直接加害者,只是门罗“确凿得如同一个地址”的声望,如今也确凿得如同一颗子弹,嵌在了她的墓碑上。

8.《海浪》 #

9.3
《海浪》是20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出版于1931年。这部高度诗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实验作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故事,倒更像是一部由九个乐章构建而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是一篇精致的散文诗,以太阳和海浪的涨落与变迁对应生命的兴衰沉浮;跟在每段引子后面的是六个没有姓氏的、高度形式化的人物在各自相应人生阶段——从儿童时代、学生时代、青春时代、中年时代直到老年时代——的瞬间内心独白。引子与正文互相映射,为读者的感官辟开前所未有的、细致入微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时间、意识以及感觉的实质。这是一部在现代文学的殿堂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时至今日,仍以其精美绝伦的文本结构和诗意盎然的笔调激荡着我们的灵魂。
book

原作名:《The Waves》
作者:[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曹元勇

阅读形式:电子书
推荐程度:

Reading Challenge No. 24 - A cover without people on it

如果说我看《传家之物》是跑马拉松一样的痛苦,那看《海浪》就是上班坐牢一样空虚的折磨……太意识流了!这是真意识流啊!完全就像海浪一样,丝滑地从我大脑皮层上流过了……现在已经不是感不感兴趣的问题了,是看不看得进去的问题。《传家之物》我至少能够切实专注地读过每一个字,而《海浪》我读着读着注意力就滑向远方,发现自己读完一大长段回过头来,脑子里却空白一片。觉得或许是因为《传家之物》好歹有故事的逻辑线能抓住我的注意,但《海浪》几乎没有故事,所谓剧情只像是漂在汪洋大海中的一枚轻轻的浮标,时隐时现,若即若离……总之真是看得我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死去活来……

可能因为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七月了,我在努力焦急地赶进度,导致无法悠然欣赏,不过这本书原本也是我完全不擅长的类型,我就是一个看不懂抽象的人()。虽然想赶进度,但因为这本书真的太不对胃口,反而让我非常不愿意读,多拖了几天才潦草看完。哎,久仰伍尔夫大名,没想到读起来的感受是这样的。怪我,没搞清楚她就是个意识流小说家,单纯无知地没有意识到“意识流”这三个字的杀伤力……

译序已经很好地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并进行了一些讲解。《海浪》以一天内的日升日落、海潮翻覆对照人生的时光流逝,全书虽有按时间分段,但实际上并无确切章节,恰似潮水般连绵不绝,一浪叠一浪。这种形式是伍尔夫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挑战和创新,而我能看到的就是文辞的确非常优美,充满诗意。六个主角也是高度抽象化的影子,读这本书好像看一场话剧,台上不必有什么具体布景,六个人轮流上来念内心独白,打个光足矣。

因为我实在脑袋空空,就又去看了前面推荐的那位读书博主讲《海浪》的视频(她还做了讲伍尔夫的视频),觉得英文作为原著使用的语言,确实更体现文字的音律韵味一些,还是有点心动的。或许可以试试读原著吧,当成读诗歌就能全心全意释然,放下一切包袱随波逐流了。但我也实在不是一个文艺比,有这时间多看几本类型小说应该更快乐()。

这本书的封面都蛮好看的,英文的版本就更多了,放几张中文版的给大家看看。

9.《联愁杀》 #

原作名:《聯愁殺》
作者:[日] 西泽保彦
译者:吴春燕

阅读形式:电子书
推荐程度:

艾灸时看掉的,觉得除了最后的反转外没什么亮点,受害者的共同点是投稿狂热者也很快猜到了。看豆瓣短评说男高好惨,被杀了还要被造谣卖沟子,深以为然啊!

虽然我好像没看过安乐椅侦探类的作品,但这本的安乐椅脑洞推理实在很没意思,不过每次一出现推理小说的烂俗套路,角色就会立刻跟上吐槽还蛮好笑的。结合结尾反转,倒是能理解这些人乱七八糟的推理为什么没意思。手里拿到的线索是有限的,而线索又不足以排除干扰、推导出唯一的真相,那就只能在线索力所能及的范围外毫无根据地大开脑洞,乱涂乱画,绕着圈子走出十万八千里再试图圆回来,所以就越来越天马行空,越来越离谱,越来越失去推理的本质。最后还以讨论不出结果收场,哎,说到底这些瞎猜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说希望通过本书呈现的精髓是“经过多层次的推理大战,谜团不仅没有解开,新的悲剧反倒接踵而至”,我感觉“推理大战”和“悲剧接踵而至”如果能改成双线并行的话应该会精彩不少:为解决悬案,推理爱好者共聚一堂定期聚会,不料自第一次聚会后,凶案接连发生。每次出现新案件,大家便会举行聚会,根据新线索进行推理,渐渐逼近真相,却始终缺少关键的一环。最后,凶杀以某社团成员的死亡作结,也是这最后的一案,使得大家推理出了线索,或者大家依旧棋差一着,凶手惊险逃脱,连环杀人案成为了永远的谜。

——这样是不是好看多了啊!但本书中,“悲剧接踵而至”在结尾被潦草地一笔带过,而没能解开谜团因而显得很没营养的“推理大战”则占据了几乎全书的篇幅,就……让人觉得没啥水准。

10.《百年孤独》 #

9.9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 编辑推荐 【50周年纪念版!全新典藏内封;限量赠50周年精美魔幻明信片1套】 【马尔克斯代表作,全球惟一正式授权中文版,未作任何删节!6年发行量超600万册!】 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zui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中国读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的殿堂级经典《百年孤独》中文版惟一正式授权,根据马尔克斯指定版本翻译,未做任何增删!主要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马尔克斯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 作品中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映射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诺贝尔文学奖 名人推荐 我读《百年孤独》这本书第一个感觉是“震撼”。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紧接着感觉到遗憾,我为什么早不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呢?二十多年来我始终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样的作家,我们既恨又爱,爱是因为打开我们头脑很多的禁锢,恨他是因为他的吸引力太强大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百年孤独》我读了三遍,现在我的孩子也已经读完《百年孤独》,他在英国跟我一块在火车上读的,一边读还一段一段念给我听。这是一本天才之作。——余华 我对《百年孤独》有非常真实的、崇敬的感觉。这样的作品会不停地卖,一代一代的人都会读,是长销书,当年文学青年几乎人手一本。——苏童 《百年孤独》乃是过去五十年来所有语言中zui伟大的杰作。——萨尔曼·拉什迪 一部惟一的美洲《圣经》。——卡洛斯·富恩特斯 《百年孤独》在马尔克斯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达到了顶峰。这部小说整合并且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虚构,从而缔造了一个极其丰饶的双重世界。它穷尽了世界,同时自我穷尽。——巴尔加斯·略萨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所有语言中zui伟大的作家。——比尔·克林顿 他是个强有力的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他继承了欧洲政治小说的伟大传统,其结果是历史剧与个人戏剧合二为一。——欧文·肖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惟一没有争议的一位。——韩素音 媒体推荐 《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纽约时报》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book

原作名:《Cien años de soledad》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范晔

阅读形式:电子书
推荐程度:

Reading Challenge No. 25 - An author “everyone” has read except you

我靠,好看啊!真好看啊!不愧是《百年孤独》啊,完全不负其名望!被《传家之物》《海浪》的凄凉阅读体验和日推荼毒后读到这么高质量的作品,我整个人都好起来了啊!!!这好像是今年第一本五星推荐,太好了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只剩“想让所有人都去看”的激烈心情!那么就在这里放下一个毛象感想吧。

必须得说,译者翻译得相当好,阅读体验想必有一半是译者功力给的,对文风的喜爱也是要送一半给译者的。我实在太喜欢那些酣畅淋漓行云流水的大长段了,文字本身像着了魔一样无尽地延续下去,我的感受也像是着了魔一样,如饥似渴地沿着那无尽的文字一口气读下去。啊……好爽啊……好爽啊!!!我最爱的阅读体验也不过如此了吧!

然后读这书完全不必被代代相传的人名劝退。首先我觉得作者写得很清晰,虽然重名很多,但其实都有做区分,根据上下文稍微判断一下就不会搞不清谁是谁。其次读这书搞得太清楚反而没意思,就是要一个如痴如醉醺醺然不知日月长的感觉,就是图它扑朔迷离神魂颠倒的氛围。直接把自己交给翻开的书页,沉浸在这百年孤独的魔幻梦中吧!

11.《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修订版)》 #

0
☀内容简介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震撼二十世纪文坛的奇书,《百年孤独》宏大繁复,引人入胜,而本书是对这部文学经典的解读。在书中,作家、文化评论家杨照以历史学和文学的双重视角,借由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马尔克斯的生活经历,探问魔幻现实主义的内在逻辑,追寻马尔克斯的文学源头,解读埋藏在《百年孤独》复杂奇谲之下的痛与真。 ☀编辑推荐 读过杨照的解读,你可能才算真正读过《百年孤独》,并会燃起重读的冲动: 1.用平实又不乏生动的语言,带读者走入《百年孤独》的叙事迷宫,破译马尔克斯精心布设的密码。 2.拨开水汽氤氲的热带忧郁,让我们得以顺着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深入马尔克斯的个殊生命体验。 3.以时间感为线索,牵引出解放神学、依附理论和魔幻写实与马尔克斯写作方式的重重联系。
book

作者:[中] 杨照

阅读形式:电子书
推荐程度:

营销号标题党一点就是“一本书带你看懂《百年孤独》!”,不过这本书写得真挺不错,很适合我这种看完书又想了解更多的文盲。书很短,章节也短,很轻快的小书,一下子就翻完了。写了《百年孤独》的时代背景(香蕉园和殖民压迫,独裁者、极权和无休止的内战等等),非理性的世界观与宗教信仰的影响,文学上的渊源,书中的时间结构和性别对比,并对《百年孤独》的“孤独”做出了丰富的诠释。读了这本书,不仅能对《百年孤独》的来处有所了解,也能明了它的种种隐喻。

我尤其喜欢里面关于理性的讨论,对于我深受现代科学世界观熏陶的头脑真的非常有启发性。科学推崇的理性也堪称一种西方霸权呀!摘录两段:

理性的排除性真是醍醐灌顶,迷信理性又何尝不是一种偏执?
关于集体的描述多么熟悉呀

看了点啥 #

写到这里字数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要开始偷懒了!

电影 #

1&2.《无间道》1&2

9.2
1991年,香港黑帮三合会会员刘健明(刘德华)听从老大韩琛(曾志伟)的吩咐,加入警察部队成为黑帮卧底,韩琛许诺刘健明会帮其在七年后晋升为见习督察。1992年,警察训练学校优秀学员陈永仁(梁朝伟)被上级要求深入到三合会做卧底,终极目标是成为韩琛身边的红人。2002年,两人都不负重望,也都身背重压,刘健明渐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陈永仁则盼着尽快回归警察身份。 重案组从陈永仁手中获悉一批毒品交易情报,锁紧目标人物韩琛,没料情报被刘健明泄出,双方行动均告失败。但此事将双方均有卧底的事实暴露,引发双方高层清除内鬼的决心。命运迥异又相似的刘健明和陈永仁开始在无间道的旅程中接受严峻考验。
movie
8.5
1991年,香港黑帮龙头倪坤被杀,倪氏家族旗下五大头目中除韩琛(曾志伟)外,均伺机背叛发难,不料却被倪家不起眼的第二代倪永孝(吴镇宇)不费一兵一卒牵制,此举引来重案祖督察黄志诚(黄秋生)的戒心,使其派出警校学生陈永仁(余文乐)渗入倪家进行长期的卧底工作,而韩琛为了巩固势力,早在警察内部安插了线人刘建明(陈冠希)。三年后,事业蒸蒸日上的倪永孝为安枕无忧,决意将五大头目一举歼灭,却因疏忽让韩琛成为漏网之鱼。 1997年,大难不死的韩琛重出江湖,为替死去的同事报仇,黄志诚找到他商议合作除掉倪永孝的事宜,不久却发现此举铸成大错,而各自为自己的尴尬身份苦恼的陈永仁和刘建明,则在无间道的路上越行越远。
movie

毛象感想:无间道 1无间道 2

为品味小鱼的 cp 开看的经典港片,但被网速背刺一直看得断断续续的体验蛮差,sigh!觉得 2 确实是比 1 好很多啊!是我想等网没问题了再流畅地重温一番的好。在嘟串里零零碎碎都夸过了,主要是吴镇宇演得真是妙极了!柔弱系大佬第一人(?),对角色的理解塑造相当丰富多面且立体,演技也非常值得品味、玩弄(?)……充分证明只要是好东西大家都会色的!

3&4.《浪潮》&《登堂入室》

8.5
赖纳•文格尔(Jürgen Vogel 饰)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该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荣获2008年德国电影杰出剧情片和最佳男配角奖(Frederick Lau)。
movie
8.7
法国高校文学老师吉尔曼(法布莱斯·鲁奇尼 Fabrice Luchini 饰)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周记,要求他们如实记录周末的见闻。在众多乏味的作业中吉尔曼意外发现16岁少年克劳德(恩斯特·吴默埃 Ernst Umhauer 饰)的文章异常精彩。克劳德是一个安静的观察者,习 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的作业是关于偷窥——讲述他如何潜入朋友家中、窥探对方一家生活的故事。吉尔曼被字里行间深深吸引,熄灭已久的文学激情亦被点燃。他不但决定单独辅导才华横溢的克劳德、鼓励他放手创作,还与妻子珍娜(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饰)一同分享克劳德的作文。然而成年人在阅读过程中竟渐渐忘记了虚构和现实的边界,更懵然不知自己的居室早已房门大开...... 法国鬼才导演弗朗索瓦·欧容曾凭借黑暗惊心的《八美图》、《泳池谋杀案》惊艳世界影坛。在《5×2》、《时光驻留》等温情文艺片后,新片《登堂入室》再次回归欧容最擅长的悬疑惊悚题材。电影改编自西班牙舞台剧《最后一排的男孩》,导演巧妙拼接偷窥文学与扑朔迷离的现实断面,用似真似幻、充满层次感的创作故事挑战情欲道德禁区。本片入围法国凯撒奖六项大奖,获多伦多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和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贝壳奖,同时入选欧洲年度最佳电影之一。
movie

毛象感想

去宝宝家的时候一起看的!觉得《浪潮》在制作上远不如《登堂入室》精致,主要是主题容易发人深省才沾光的。哎,文艺作品总是可以靠着各种各样的方式沾光偷懒,却不把原本该做的东西踏踏实实做好。

剧集 #

1.《9 号秘事》S9

9.1
第九季为最终季!史蒂夫·佩姆伯顿与里斯·谢尔史密斯回归主演并编剧,最终季共6集
tv

最终季,完结了!好感慨呀,认识《9 号秘事》还是出国前某个暑假,忘记是因为什么在补习了,在一个挺陌生的机构,可能是留学中介的,补习老师给放了沙丁鱼罐头那一集,应该还有静夜……?至少也是九年前,记忆很模糊了,这么说来我是从刚出的时候就开始追了啊。也是因为《9 号秘事》喜欢上 Reece & Steve 这对好搭档,他们的《绅士联盟》和《疯城记》都很好看!尺度更大,更猎奇刺激,也是一人分饰多角,《绅士联盟》里还有 Mark Gatiss(Sherlock 里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哥哥麦考夫的演员),喜欢《9 号秘事》的话不容错过!他们俩的作品也是我想推荐给全世界的好东西啊!!!

明年西区还会上《9 号秘事》的舞台剧,一定要去看!

2.《世界奇妙物语》2024 夏

B 站进入大上传时代了!偶然看见,打发时间随手点开看的,感觉……没啥水平。《世奇》我看得不多,最近几年好像都不咋样啊。

综艺 #

1.《魔鬼的计谋》

8.4
在这场由“恶魔”主持的烧脑生存游戏中,参赛者们将用一周的时间角逐最强大脑桂冠,并赢取终极大奖。
tv

毛象感想

没有游法(《The Genius》,一共四季)好看!觉得游戏完全被轨道带跑偏了,想看的智斗看不到,只能磕磕一家三口勉强度日。但东载淘汰得早,拍摄时间也太短,不够构建足够丰富跌宕的剧情线,也就最后偲源和河工并肩作战那段比较燃,决战甚至都不怎么精彩。哎,我觉得他们贯穿一季的剧情线,那些合纵连横,在游法里一局游戏就演完了……

2.《女高推理班 3》

7.9
第3季原班成员朴智允、喜剧演员张度练、MC Jae Jae、歌手Bibi和崔艺娜继续出演。 制作前两季的郑钟渊PD离开,从第一季开始就加入的林秀晶PD接任。编剧杨英熙、舞台导演黄宇泽和艺术总监张妍玉仍在。
tv

终于回归了!我等姐姐妹妹们等得好苦!这一季制作全面升级,各种隐藏空间还专门制作了学校的元宇宙软件,NPC 演技也 next level,原本应该很带感,但剧情反而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总之看女孩子们打打闹闹推理解谜还是很开心的!

本季也有不少名场面,比如度练欧尼的羽绒服,还有叡娜亲哥友情出演(但他竟然真的就是来客串一下,还以为会给分配更多戏份来着!)。眼前的谜团与二十年前的过往交织,女同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对),真是好一场大戏……

3.《只要有空》

0
该节目组同通过招募选定各式各样的普通人作为出演者,“专业军团”在他们的空闲时间进行拜访,通过任务给空闲时间的主人送上特别的幸运礼物,旨在给忙碌生活的市民们带去与众不同的内啡肽。
tv

给群众送福利的节目,游戏环节都是综艺的老套路,没什么新笑点。刘在石和柳演锡的化学反应还不错,嘉宾是熟人的话就会很好看很可乐,比如李光洙、曹政奭、车太铉等,嘉宾本身综艺效果好的话也能看,否则就挺无趣挺流俗的了。

以及八集九个嘉宾,我竟然只有安普贤一个不认得,我对自己在韩娱的深耕程度感到震惊……已经浸淫至此了吗!

4.《地戏儿的嘀嘀叭叭》

8.2
地乐室衍生综艺,四姐妹的四天三夜自编自导自驾游。
tv

因为驾照打赌而诞生的《地戏厅》番外,又一个全女综艺。这帮出演者还是玩起游戏来最搞笑,但日常相处也非常可爱,是好温馨好快乐的度假之旅!

播出时正值 IVE 新歌 MV 文化挪用事件,导致我对安宥真的观感十分复杂。虽说人生在世难免辱华,韩国更是辱华重灾区,而作为反贼我往往都无视那些非要给大国脸面争口气,满嘴偷偷偷的无脑骂战的,但,IVE 这次是真的文化挪用啊()。

偷文化这事儿我觉得光追究谁是祖宗不算讲道理,得看人家文化的现状是什么样的,才能判定用了这个东西算不算偷。以我这几年看韩综的经验,MV 里面用了太多明显来自中国且没有被韩国文化融合掉的元素了,除非现在有个人摆出详实的资料证据来说明,韩国也已经把祥云纹铜钱纹中国结什么的都融入进自己文化里去了,否则就是文化挪用没跑。

哎,就算是公司想搞骚操作炒作黑红流量,那平庸之恶也是恶呀……


另外看了很多老罗油管的自制内容和直播剪辑,但懒得记录就干脆放弃了。总之好看,爱看!以老罗为中心的蛋社众人已经是做什么我都会围观的程度了!